夕阳风采

夕阳风采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夕阳风采 >> 正文

人生没有单行道

2015年05月18日 17:55 佚名 点击:[]

全身心地投入科学研究,身边发生的许多事情对你都是有启发的;我的记录绝大部分是失败,成功是少之又少,但我不怕失败;学习书本知识,吸收别人的长处,加上自己创新,还要有不怕失败、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,一定会有收获。

本期榜样

王维熙

1942年生于瑞安。中国气体传感技术专家,中国地质大学教授、博导

●寻找陆上油气,天池3000-4200m,获“冶金部重大科技成果奖”

●寻找海上油气,十多年的成果获“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”

●寻找“可燃冰”,获“国家863重大科研成果奖”和两项国家发明专利

●研制出金膜测汞仪,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等奖项,被授予“对我国科学技术有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”称号

他以探测氢气来预测地震

预测仪精确度是普通仪器的百万倍

5·12汶川大地震后,地震的预测问题引起了“话题地震”——为什么就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?

其实这个问题同样困惑着无数科学家。

而今年的8月,国内各大媒体突然传出惊人消息:由国内著名气体传感专家、中国地质大学教授、博导王维熙带领的科研团队,研制出了“高灵敏度氢气地震预测仪”。中国青年报的一则评论打出了“向执着挑战地震预报难题者致敬”的标题。

有心人在去年应该“认识”过这位科学家。

2007年国内外一些报道称:5月,王维熙领导的小组研制出820型高灵敏度氢及气态烃现场测定系统,在我国渤海、南海等多个海域从1200米以下海底成功寻找到“可燃冰”;研制的金膜测汞仪,在多个原以为无油的枯井里探测出石油,勘查出我国未知的多个金属、石油探测点,轰动世界。

那么,“高灵敏度氢气地震预测仪”到底有多灵敏?它对地震的预测到底能够达到多少精确度?

王维熙以通俗的说法向记者做解释:在震前的10-40天,氢浓度的变化,最大可达正常浓度的610万倍。这表明氢气的浓度变化与地震活动有密切关系,这也成了国内外地震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。他研制的这个新型地震仪就是通过探测氢气来预测地震。它的最大功能是把氢气的检验灵敏度提高到千亿分之一,是目前常用仪器的一百万倍以上。他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:“假如250节火车皮里装满花生米,混进一颗蚕豆,都可检测出来。”

可当你得知这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的学历背景后,你会作何感想?

他拿着初中毕业的学历,通过自学,从一名食堂勤杂工成为甘肃有色金属地质研究所的教授级高工。“人生没有单行道,学校大门向我关闭了,我向社会大门走去”,是他的经典语录。

他是初中毕业学历的科学家

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多项

王维熙原是一位连高中学校都没进的初中毕业生。他在1985年获得的是一个在科学家中非常另类的奖项,那就是全国职工自学成才奖。

他出生在瑞安市区范大桥一个书香世家,其父亲毕业于上海政法学院。他自幼成绩优异,爱动脑筋,且有永远不满足的好奇心。他想不通家里大挂钟怎么会走,就动手把它拆了要看个究竟,结果可想而知,被折腾的大挂钟永远停步于一个时刻上了。不过从那时起,他悟出一个道理:想了解任何情况,首先得把事物的原理搞清楚。他说:“那时候,家里有本《少年电子工程师》,是我爱不释手的书,当时我就立志要当一名工程师。”

1957年,15岁的王维熙初中毕业考高中。这年瑞安中学发了两次榜,第一次发榜,王维熙在千名考生中名列前茅;要入学时,学校又发了一次榜,他的名额被取消了。王维熙弄不明白,跑去问老师。老师的回答是,你的家庭成分复杂,没办法。

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并没有泯灭王维熙的求知欲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让他在当时的瑞安县图书馆当义务图书管理员,不拿一分工资。他一边非常卖力地做着借书登记等工作,一边如饥似渴地读着《居里夫人》、《爱迪生》、《爱因斯坦》、《华罗庚》等书,读与科学发明有关的书籍。他暗自给自己定下人生目标:不向命运屈服,走出一条自己的路。

在之后的生活中,不论王维熙下乡当农民、民办教师,还是自愿奔赴大西北兰州,被分配到甘肃省冶金工业科学研究所食堂干勤杂,他始终坚持白天干工作,晚上自学。先后读完高中课程和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课程,还自学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等技术,并挤出时间学习英语。

王维熙的好学感动了所在单位上下所有人,不久,这个食堂勤杂工被派送参加钢铁元素化验训练班培训,4个月后,回到研究所化验室当练习生。就这样,他通过不懈的努力给自己找到了人生最成功的转折点。

30年前,他研制的金膜测汞仪,勘查出我国多个未知的金属、石油、天然气探测点,其灵敏度迄今仍为美国同类产品的1000t000倍以上。1978年,王维熙成功研制出高灵敏度气测找矿仪器——金膜测汞仪。测汞仪成功勘查出我国多个未知的金属、石油探测点,填补了我国气测找矿仪器的空白,并轰动世界。这一成果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等奖项。王维熙作为仪器的主要研究者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,受到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。会上,王维熙被授予“对我国科学技术有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”称号。

上一条:耄耋老人爱国情 下一条:二次“上岗”欢乐多

关闭